解缺工也能顧薪資?勞動部推「加薪換移工名額」,真能奏效嗎?
台灣產業人力需求持續增加,但少子化與高齡化讓缺工問題愈來愈嚴重。為了補上勞動缺口,行政院日前通過勞動部的「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」,希望透過放寬外國技術人力留用上限、開放旅宿業及商港碼頭業引進外國技術人力,來穩定人力市場。不過,條件是雇主必須幫本國勞工加薪──這樣的「加薪換移工名額」制度,真能改善長期的低薪與缺工困境嗎?
加薪兩千元就能多聘一名移工
根據新方案,製造業只要幫每位本勞加薪新台幣2,000元,就能多申請一名移工名額;旅宿業也同樣適用。至於中階技術移工部分,則開放資深移工可全數留用,只要外國員工總數不超過總員工的一半。勞動部也計畫設立外國技術人力專屬法規,並在菲律賓成立延攬中心,建立「國對國」直接聘僱流程,預計明年元旦正式上路。
勞團:支持國對國聘雇,但要保障移工權益
台灣國際勞工協會(TIWA)研究員陳秀蓮指出,勞團並不反對開放移工,但關鍵是要保障移工的勞動條件。她認為,雖然中階移工的留用上限取消,但許多企業可能並不會積極轉換身分,因為除了加薪還得負擔就業安定費,吸引力有限。
同時,若移工要從藍領轉為中階技術人力,仍需雇主願意協助,並非移工主動即可。這也讓許多外籍勞工陷入「想升級卻無法」的困境。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秘書黃姿華補充,中階移工轉換時仲介仍可收費,加上高薪資門檻導致離職後難覓新雇主,許多人只能忍受不合理條件。
學者:政策創新,但缺乏配套難見效
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施淑華則擔心「加薪2,000元」缺乏查核機制,可能淪為表面動作;真正需要加薪的基層員工未必受惠。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更指出,若企業仍以低薪心態處理缺工問題,只會讓產業結構更惡化,甚至加劇「同工不同酬」的情況。
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則表示,解決低薪不能靠單一方案,還需結合最低工資調整、租稅優惠及盈餘分配等手段。他同時建議政府應建立公開透明的「中階技術移工媒合平台」,避免仲介剝削現象,並以韓國「政府媒合制」為借鏡。
專業協助:申請移工找唐明外勞仲介最安心
整體來看,「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」雖展現政策創意,但台灣長期存在的低薪與結構性問題,仍非一蹴可幾。要真正讓企業穩定用工、改善勞動環境,除了政府政策配合,也需要企業端與仲介單位的專業協助。
像是唐明國際開發有限公司(唐明外勞仲介)長期協助雇主申請移工、引進外籍技術人力,並秉持合法、透明、不收高額仲介費的原則,協助雇主快速找到合適的外籍勞工,同時保障勞工權益。面對新政策上路,選擇專業、誠信的仲介公司,才是雇主穩定補充人力、長期營運的關鍵。